而且,法理学同样研究具体法律部门以及法律部门之下特定领域、特殊主题的问题,诸如民法哲学、刑法哲学、宪法哲学等,这些显然都属于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。
【期刊名称】《法律适用》【期刊年份】 2018年 【期号】 17 进入专题: 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 基层社会 。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之中,主体要素是关键。
乡村文化价值要有明确的向上向善取向,通过丰富、多样的方式来实现。四个平台建设是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。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善治目标完全契合。7.认真作好本辖区各部门、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签约、检查、考核工作,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。8.深入开展综治理论研究工作,着力探索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问题。
这种模式注重操作性,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独特方式的描述和说明。(二)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其所涵盖的范围上,包含了基于合作治理思想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委、政府、基层群众分工协作、共同参与的三类主要事项:党委规划领导事项、政府服务事项和群众自治事项。基层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,必须嵌入国家治理、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系之中。
强化法治、德治、自治‘三治合一,深入开展法治县(市、区)、民主法治村(社区)等创建活动,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,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治理能力,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,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,探索‘党员干部示范+法治建设(含村规民约)+群众路线+乡贤文化引领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健全有序参与、议事协商、民主监督等各类基层民主制度,充分发挥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。本期在最高人民法院李少平副院长撰文传承‘枫桥经验创新司法改革的基础上,组织新‘枫桥经验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特别策划,约请专家和法官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提升进行探讨,为人民法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,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理论支撑。社会自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公民的社会责任,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性,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,提高公民的治理能力,塑造公民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团结。内容包括: 主体要素包括充分发挥党委、政府、社会组织、公众的作用,并实现合作治理原则。
科学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,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中问题从源头得以解决,矛盾纠纷化早、化小、化苗头。依托互联网+推动智慧治理。
便民服务平台承担基层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,工作任务包括:拓展窗口服务功能,提升便民服务质量,推行清单式管理。模式的形成是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、规范化的体现,也是对治理理念、内容、方式和效果的总结和提炼。市场监管平台承担面向企业和市场经营主体的行政监管和执法功能,工作任务包括:实现基础信息共享,提升市场监管实力,规范事中事后监管。手段要素包括人防、物防、技防、心防,发挥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的作用。
大量发展公益社会组织,发挥志愿服务作用。[2]不仅如此,基于中国社会的实证研究,还是推动中国治理实践,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重要途径。调解在先,矛盾纠纷早处理。诸暨市政法委结合基层实际,提出了党政领导、综治协调、部门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治理结构体系。
四个平台建设极大整合了镇乡政府的力量,避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、推脱扯皮、职责混乱、效率低下等弊端,发挥合作治理理念,实现服务效果的最大化。长效治理确立明确的治理目标,治理活动具有针对性、有效性和持续性。
枫源村在全诸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了三上三下民主决策制度,该制度是枫源村对村务决策机制的大胆创新,具有民主治村的典型意义。提升途径 【编辑提示:最高人民法院将传承创新枫桥经验纳入了2018年司法改革工作要点,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大力弘扬枫桥经验,不断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。
枫桥经验治理实践中,治理体系的规划能力、治理结构的生成与运行能力、治理过程的监管能力、治理效果的评价能力和治理目标的回溯能力,构成了完整的治理能力体系。[3]李德:从‘碎片化到‘整体性:创新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研究,载《吉林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5期。将社会自治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,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政治生活中,社会自治主要形式表现为城乡居民自治、社区自治、地方自治、行业自治和社会组织的自治。通过党委、政府、社会组织、公众个体等密切合作,取长补短,形成治理的合力。其中,组织体系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,只有组织健全并且有效发挥作用,基层社会才能得到良好治理。二是政府管理和行业自我管理的关系,即政府他治和行业自治的关系,加强政府服务管理的基础上,推动行业自我管理,实现行业标准的建设和执行,提升行业管理水准。
民主监督是民主治村的重要方面,其方式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专门组织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实施监督,二是社会监督,通过社会舆论、新闻媒体的监督等等。组织体系既包括党政部门和机构,也包括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等机构。
目标要素保证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,并能够矫正治理的方向,保证治理的成效。在2008年5月的一次民主恳谈会上,三上三下机制应运而生。
召开党员大会审议时,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应到会党员数的一半以上,审议事项经实到会党员2/3以上同意并签字后形成审议意见。这里,同样是基层治理新模式,强调的却是示范、制度、工作路线和引领等核心环节。
建立相应的体制、机制,明确治理标准,凝聚治理共识。即:一上是指首先由党员、村民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,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村两委会集体研究讨论,并提出议题。建立三个组织:红枫党员义工队、乡贤议事会、老娘舅调解会。决定治理效果的关键要素包括主体要素、手段要素、评价要素等。
具体思路是:共治为要,法治为本,德治为先,自治为基,善治为上。(三)通过综合治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基层社会治理事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实行综合治理,在科学划分治理事项范围,明确各类主体的责任的同时,综合协调是实现治理效果的关键。
综治工作平台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加强党委的领导作用,使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相互协调、配合,形成合力。防微杜渐式的治理运行机制取得的良好结果,就是最大限度实现了社会和谐有序。
今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需要积极转变执政理念,推进整体性治理,高度重视顶层设计、深化综合治理、坚持依法治理形成党委领导下多方参与、互动协作、共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,实现民心在基层凝聚、资源在基层整合、问题在基层解决、服务在基层拓展,这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,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。[10]江治强: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建构途径,载《社会治理》2015年第2期。
社会自治还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,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,减轻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。二上是指村党支部提前3天将议题通报给村两委班子成员酝酿,然后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进行商议,对意见分歧较大的事项,根据不同情况,采取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,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。教育在先,重点对象早转化。(三)路径、手段和目标相互协调的治理模式 诸暨政法委提出了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新模式:提出了共治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、善治为内容,五治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,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,为全省乃至全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诸暨实践、诸暨样板、诸暨经验。
枫桥经验通过追求善治目标,多元主体共治方式,实现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的有机结合。枫桥镇党委开展基层治理综合标准化和两网融合等国家级、省级试点,建立矛盾诉求甄别疏导机制,建设村规民约和村史家训体系,大量培育社会组织,全面推进全科网格,实行民主治村。
(一)形成党政领导、综治协调、部门负责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治理结构 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要求建立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社会协调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、志愿者活动等等,都与公民素养的提高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。
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、社会治理法治化、社会服务高效化,进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。三项机制包括:统筹协调机制、工作闭环管理机制、条快力量融合机制。
评论留言